未登录

商品对比

我的购物车

服务热线:13338466186
手机逛商城

扫描二维码

下载手机客户端
您好, 注册

0
我的购物车

最新加入的商品

首页> 媒体报道> 文章内容

韩都衣舍赵迎光:“站在时尚门外的时尚品牌掌门人”

导语:在创业7年后,做代购起家的赵迎光已成为电商领域的领军级人物。尽管在外人眼里,赵迎光已算是成功人士,但他却觉得创业仍未结束。他认为“互联网很大,还有很远的路要走”。

 赵迎光

韩都衣舍董事长赵迎光在谈他的经营理念,“大数据+创意小组”成就了韩都衣舍的电商辉煌(76日摄)。

 

作者:席敏

摄影:郭绪雷

视频:朱晓光

 

做了6年代购后,赵迎光不甘心了,他要做自己的服装品牌。员工眼中的他穿着并不时尚,他也自诩为“站在时尚门外的时尚品牌掌门人”。但这并不矛盾。他将时尚的事交给了公司的创意团队,并创出18个备受欢迎的时尚品牌。他的互联网服装品牌韩都衣舍也成了“双十一”“双十二”电商购物节里的赢家之一。

 

被韩国电商“惊晕了”

韩都衣舍,这家在淘宝等电商网站上有些名气的企业,已在济南默默成长了7年。

2001年,曾是山东大学第一批韩语专业大学生的赵迎光,在被一家贸易公司派驻韩国期间,感叹于韩国时尚文化和电商发展,利用工作之余做起了韩国化妆品、母婴用品、汽车用品的代购。

 

做了6年代购后,赵迎光在韩国参观一家电商企业时被“惊晕了”。这家企业每天的发货量接近3万件。他由此萌生自己做一家互联网服装企业的想法,按照一位韩国朋友的建议,他将企业定位于主打时尚女装品牌。

 

20083月,韩都衣舍成立。没有设计师,他就从济南高校招揽毕业生;缺乏经验,就让员工们先尝试从韩国3000个时尚品牌中选择1000个品牌做代购,以此熟悉品牌和潮流。

一年后,韩都衣舍开始做服装设计和品牌构建,旗下的代购员工逐渐变成服装设计师,并设计出带有韩都衣舍风格的服装。现在,韩都衣舍已塑造了18个品牌,2014年交易额达到了15.7亿元。

 

“传统说法是渠道为王,但电商平台给了所有企业一个共同的渠道,在同一个渠道里就应该是品牌为王了。”赵迎光说。

 赵迎光

赵迎光介绍说,韩都衣舍秉持一种“快时尚”的理念,只做站在潮流前列的服装(76日摄)。

 

把决策权交给“听得见炮声的人”

 

赵迎光喜欢聆听一线员工的意见。他说:“在互联网企业中,拥有无穷创意的员工应该是天花板,管理团队是为他们提供支撑的地板,天花板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。”

 

韩都衣舍办公区的过道和会议室墙壁上贴着18个品牌创始团队的照片。照片上,年轻人衣着时尚,充满朝气。这和41岁的赵迎光形成鲜明对比:除了一头过早花白的头发,衣着并无显眼之处。

 

自诩为“站在时尚门外的时尚品牌掌门人”,赵迎光领导着近3003人制的创意小组,每年有3万余款韩都衣舍的服装从这些小组里诞生。“他们负责时尚,我只是为他们提供服务,把决策权交给一线‘听得见炮声的人’。”赵迎光说。

 

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,韩都衣舍每位成员都用《本草纲目》中一味中草药作为自己的“花名”。赵迎光的“花名”是“百两金”,这是一味解毒消炎的中药。韩都衣舍一位高管对此的解释是,每一味中药都有独特的药效,这和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价值一样,多味中药搭配可以治病,一家企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发挥各自作用就能成功,而“百两金”寓意消弭矛盾、解决问题。

 赵迎光

赵迎光在面料室了解面料质量及供应情况(76日摄)。

 

“掌握大数据就占领了制胜高地”

赵迎光认为,韩都衣舍发展至今的最重要因素是对大数据的掌握。他把每一项用户数据精准地运用在对潮流的判断上。

 

赵迎光因此成为一名“数据控”,言谈间总是沉浸其中并津津乐道,一串串数据,有的一听就懂,有的晦涩难明。

 

他认为,大数据是传统服装企业没有的优势。“比如一款卖出去10件的上衣和卖出去两件的上衣,你能说前者就卖得更好?我们能够通过页面浏览量来进行比对,有可能100个顾客浏览前者后才买了10件,但是有5个顾客浏览后者后就买了两件,当然是后者才是最受欢迎的,但这个数据是传统企业无法掌握的,而我们掌握大数据就占领了制胜高地。”他说。

尽管将今年的销售目标定为23亿元至25亿元,但韩都衣舍并未生产过一件衣服。韩都衣舍现有60家核心供应厂商和240家外围供应商,有的供应商甚至愿意为韩都衣舍接下一笔仅50件服装的订单。

 

“一个款式我可能只需要他们生产50件,但是我可能一次就下100款的订单。按照价格来计算,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规模。”赵迎光说。

 

在大数据的引领下,韩都衣舍始终秉持一种“快时尚”的理念,只做站在潮流前列的服装。

“虽然我不是很懂时尚,但有300个团队和大数据支撑,让韩都衣舍足以发现潮流的方向,参与并引领这种潮流。这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一大优势。”赵迎光说。

对话赵迎光

 

互联网很大,还有很远的路要走

 

记者:作为一家专门代购的企业已有自己的优势,为什么你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?

 

赵迎光:刚起步做电商,代购是比较容易上手的。我在做了化妆品、母婴用品和汽车用品三类代购之后发现,我一直都在卖别人的品牌,这实际上是互联网渠道里面的渠道,只能靠打价格战。后来我想明白了,互联网其实是适合做直销的,渠道为王已经成为品牌为王。不做自己的产品,没有自己的品牌,将一直是电商潮流的附庸,不可能成为弄潮儿,更不可能站立潮头。

 

记者:互联网时代很容易被模仿,你对此担心吗?

 

赵迎光:韩都衣舍可以被复制吗?这个问题我想过很多次,从理论上讲,答案是肯定的。但是要经历两个挑战,一是别的企业管理层能不能做到像我们这样,俯下身子为员工打工?韩都衣舍管理层都是服务员,为员工服务。二是韩都衣舍是一家企业,但更是一个平台。平台企业的最大优势是所有的资源都为员工开放并为他们所用,从供应商到仓储,甚至到最后拍板,都由员工决定。这是我们独特的地方,想要复制韩都衣舍的模式并不容易。

 

记者:电商竞争日益白热化,韩都衣舍的领先优势还能保持多久?

 

赵迎光:2010年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的时候,投资人也有过这样的疑虑。但说实话,我现在的压力越来越小了。现在我们有18个品牌,还有一些品牌正在孕育,这如同养了一群“孩子”。从2008年到现在,我们有了非常多的优秀创意小组,他们已经很成熟,他们培养出来的“孩子”也很健康。随着时间推移,“孩子”会越来越多,影响力会越来越大。

 

记者:很多电商企业在线上成功后会延伸到线下,形成“O2O”模式,你有这方面的打算吗?

 

赵迎光:没有,韩都衣舍非常明确地提出不做实体店。韩都衣舍并不简单是一家电商企业,我更倾向于将它定位为一家数据公司。任何和数据脱节的事情我们不做。做实体店我无法了解客户的流量,无法得到客户的实时点评,更无法对客户的动向进行分析。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大数据。

 

记者: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一时风光无限,但很快又销声匿迹,有没有考虑过韩都衣舍的路能走多远?

 

赵迎光:我们现在仍在创业的路上,从最初运作女装单个品牌开始,韩都衣舍已经历了“1.0单品牌时代-2.0多品牌时代-3.0品牌孵化平台阶段”。下一个计划就是2016年初启动“4.0时尚品牌发展生态系统时代”。

 

4.0”的核心理念是开放,如将我们基于“互联网+传统服装+工商”和“互联网+传统面料供应商”的柔性供应链向其他互联网服装企业开放;为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提供品牌孵化服务;运用大数据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等。除了“4.0”外,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升级版本,现在不能简单说还能走多远,而应该说创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

 

记者:在你看来,互联网企业成功的诀窍在哪里?

 

赵迎光:最大的诀窍在于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。我觉得未来真正能够做大的互联网企业,一定是服务型管理的企业,一定不是控制型的企业,一定是生态型的企业,而不是帝国型的企业,一定是开放式的企业,而不是自我封闭循环的企业。